道,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,它既是无形的哲学理念,也是有形的行为准则。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,道以其深邃的内涵和博大的外延,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。
“志于道”来源于《论语》,“志于道”是教我们立志,心存高远,有目的地刻意训练,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。孔子在关于君子要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”的阐述中将“志于道”摆在首位,充分体现了君子人格中的志向和信念的重要性。对于世界来说,“道”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,包括天道和人道。日月无人燃而自明,星辰无人列而自序,百兽无人造而自生,草木无人种而自长……这就是天道。“天”的意识,一切事物、非事物,不约而同,统一遵循自然规律。
对于我们人类社会来说:“道”即道理、道义,是人类社会的法则,也是人生的指南针,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。正是遵循着一定的“道”,有“道”的指引,人类文明才能从原始社会一步步发展至如今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,除此之外,国家如何富强,社会如何发展,个人如何成长等等都蕴含着一定的规则,这就是人道。我们应怀揣对“道”的敬畏之心,顺应“道”法自然。《道德经》中提到: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”,意思是要人们做事,顺应自然,不违反自然规律,不强为不妄为。放在当代就应该是,顺应时代的规则,社会的发展。
对新时代大学生而言,志于道的重要含义就是涵养新君子人格,树立远大志向、坚定理想信念、厚植家国情怀,始终与祖国共命运、与时代同步伐。为此,作为川南幼专的学子,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,以勤学苦思为学习之“道”,以积极上进为奋斗之“道”。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,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确立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追求,这个目标应该是符合道德的,能够为社会和他人带来正面影响。要坚定信念,持之以恒地去追求。注重道德修养,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和正义感。在日常生活中,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举止,做到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。要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,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,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,做到知行合一,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。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,虚心向他人学习,取长补短,不断完善自己,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。
在追寻道的同时,我们还应做到“时乃功”。“时乃功”出自《尚书》。意思是,时间的积累就是成功,类似于我们书法中强调的:好好用功,在时间中积累,由量变到质变,有所收获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取得成功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成功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。有一个竹子定律,相信大家都熟知,竹子前4年都用在扎根,仅长了3厘米,但从第5年开始,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,6周就会长到15米,惊艳所有人。也许,你现在做的事暂时看不到成果,但千万不要放弃,你不是在成长,你是在扎根,你要悄悄地努力,稳稳地扎根,你的人生一定会像竹子一样节节高升!作为大学生的我们,专业的提升,除了课堂上认真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,课后,我们要广泛阅读,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书籍,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通过笔记来梳理书籍的结构和逻辑关系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书中的重点内容;其次,我们还要注重实践与运用,开展精准的技能训练,通过努力去获得和专业相关的各项证书,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取得进步,获得成功。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“五四运动”105周年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: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,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,争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,在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、彰显青春风采、贡献青春力量,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。
同学们,让我们以“志于道”为指引,以“时乃功”为基石,不负青春使命,不负社会的期望,共同追求人生的卓越与完美!
(本文系康养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2023级1班徐诗艺同学在2024年5月6日国旗下的演讲 指导老师:郑川春)
【编辑:侯远利】
(微信扫描分享)